近日,北京西城区明确,2020年7月31日后家庭,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,全部以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。
西城区最终并入,喧嚷已久的“”落地,而且比预想的更狠。
最狠改革上线
此次之前,北京“”的改革进行多年。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,如海淀区、东城区早在2018年就进入“多校划片”时代。
一个萝卜不再对应一个坑。这正是“”的威力所在。“多校划片”打破了的确定性,让价格滚烫的投资价值骤降。
把一些房子身上简单的确定性,变成复杂的不确定性,从而更多的剥离投资属性。价格的重新配置,让“价高者得”的学区投资逻辑开始瓦解。
多年来,难抑的房价,以校区里的最为突出。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学区,聚集一系列“重点中学”和“重点小学”,而打击,首先要打击的便是这种容易炒作、具有上涨确定性的房子。
被套牢的家长们
“防止以等名义炒作房价”则是首次出现,这也是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,会议决策首度对准了。
两个月来,广州市、成都市、石家庄市、南京市等多地展开行动治理领域虚假违法广告,其中,以的名义违规宣传和炒作房价成为整治重点。
牵扯到和教育两大议题,已成为城市家庭刚需中的刚需。房地产与教育的日益紧密,而弱化学区的意图,对推动教育均衡的助力仍在实践摸索中。
那些正在为盘算的家长们,大多是拥有一定财富积累和社会地位的中年父母,希望凭一己之力为子女的未来寻找确定性。只要优质教育资源且分配不均,以为代表的各种产物,就会留存生长的土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