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部分重点城市房价出现异动,尤其是曝出的中介乱象,给稳房价、稳预期造成一定影响。
黑中介频繁“作妖”,奇葩事一件接一件——
有的中介靠卖人才资格,让购房者净赚百万;有的中介挑起抢房大战,让一日提价多次;最搞笑的是,还有中介想薅购房者羊毛,一单吃了60万差价,却倒赔了120万。
南京:花2万取得资格后,再赚百万?
现如今,各地为吸引,给人才开出优先等安居优惠条件已经成了常规操作。但南京的却在“人才身份”上动起了歪脑筋。
在南京,由于新盘中签率低,人才身份可以优先买新房,中介就借着挂靠高新技术企业、代考资格证等方式,帮者伪造人才身份,优先购买新牟利。由于南京新房和周边二手房普遍存在“价格”,有媒体调查发现花2万办个“假身份”就能优先,再通过,净赚百万不是梦。
不过,这样的暗箱操作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注意。南京市人才安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调查,一旦查实,必将严肃处理!
北京:中介“撮合”涨价
最近,北京的又升温了,抢房大战屡屡上演。比如,有者欲购买北京市西城区,房屋报价起初为600万,但是经过中介“撮合”,房主两次提价最终报价660万,最终房产以650万成交。
针对中介炒作行为,北京市住建委会同相关部门已进行过一次专项执法检查,6家涉嫌存在炒作的门店全部暂停营业,实施整改。
上海:1.6万套二手“消失了”
去年底,上海出台二手房新规明确要求,自2020年12月15日起,在存量房前,必须取得代表身份的核验编号及二维码,真正做到明码售房;中介机构挂售虚假、房价的,将被暂停密钥。
新规实施后,市场效果逐渐显现。3月20日,链家尊龙人生就是博官网在上海地区显示共有二手房1.6万套,但就在前一天,线上超过了3.8万套,这意味着一夜之间少了一半房源。
所以说,这上万套可能是虚假房源、未授权房源、信息不完整房源……链家把这样的房源统统下架,也看出中介机构对于违规房源信息发布有所收敛。
深圳:中介吃60万元差价,却赔了120万
今年2月,李先生通过深圳德佑买了一套二手房。当时商定的房屋总价为1940万,并额外支付21.34万。但事后,李先生却发现三方合同不一致,的交易底价实为1880万,其中业主给了中介60万差价。
3月14日,德佑(天津)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回应称,经纪人私自暗箱操作,违反费率管理规定,高于费率报价签约,要对客户履行120万的赔偿。偷鸡不成蚀把米,这样的黑中介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。
专家呼吁:各地要加大监管力度
如何规范以及监管行为?各地纷纷出手,尤其北京、厦门两地的政策很具代表性。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就北京近日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秩序整治工作的通知》分析称,该规定涉及了全过程,手段和工具都很充分。比如,涉及了中介违规线上宣传,线下门店违规宣传,甚至房产经纪人朋友圈的违规宣传都在规制范围之内,大大提高了中介的违规成本。
业内专家告诉记者,《厦门市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》明确了10种中介形式,包括垄断、炒房、经营贷炒房、规避、公证炒房、虚构交易、炒作学区、资格造假、赚取差价、培训炒房等行为,可以说几乎把市面上能碰到的中介违规手法都覆盖到了,能够起到有效规范中介行为的政策效果。
有一说一,的乱象,也体现了当前需求升温的状态。看到这种苗头,各地有必要积极稳定预期,加大监管力度。像什么故意制造购房人紧张心态、违规买卖购房资格等行为,发现一起就要查处一起,让黑中介没有生存土壤,让房价回归真实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