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“环环有房”的第125篇原创。
、
中国的一线城市一直有个怪异的现象,一方面拥有着发达国家大都市水平的高房价,另一方面却保持着发展中国家水平的物价和服务价格。现在,这个不合常理的均衡即将打破。
北京拆违建与three colors的传导路径
2017年11月27日,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与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、北京市城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局,联合发布《关于开展集中清理建筑物天际线专项行动的通知》。
从北京拆违建到three colors丑闻,都预示着一线城市今后的服务业劳动力价格强劲的上涨潜力。劳动力价格回涨是迟早的事,只是最近的一些热门事件让它加速。
这个传导路径是:拆违建,减少了低成本出租房租供给,房租上涨;房租上涨,生活成本提高,要么选择提高服务价格,要么选择回到家乡;如果回到家乡,那么一线城市劳动力减少,剩下的劳动力价格会涨价;最终,劳动力价格上升,进而传导到各个环节,带来一线城市全民生活成本提高。
伪中产内部的踩踏
如果不是调侃,估计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承认自己是一枚伪中产。这个标签十分有用,可以将自己与那些low-end population区隔开来。虽然也会被富人鄙视。但伪中产内部的争斗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着的。
网上有一篇《成都小区里的阶级斗争》写得很有技巧,采用檄文的套路,团结一批、打击一批,火药味很浓。作者为某小区的所有业主代言,以年收入50万的“优势群体”自居,怒怼其他小区居住的虽多是学历比较高的年轻人,但“做线的工作,收入水平较低,难以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买单。”
被怼的一方也不甘示弱,认为学校用地与他们关系紧密,对方一分钱没出凭什么来读这个小学?这场舆论争夺战在当地网络论坛关注度很高,话题很快引发媒体关注,有媒体称这是“中产阶级内部的一次踩踏”。
的稻草压弯了伪中产的腰
根据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强的研究,界定中国的中产阶层需要多元指标,而不仅仅是收入或财富。从历年数据看,中产阶层集中在东部的比例都超过了50%。综合评价下来,中国的上层人口比例为5.62%,中产层为19.12%,下层为75.25%。在这差不多20%的中产阶层中,有73%的人处于和下层接近的过渡、边缘状态。亦即,超过七成的中产人士仍有滑落下层的危险。
伪中产是当下中国最聒噪的群体。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,但眼前毕竟还弱。他们以为自己手上有一两套非中心区域按揭的房子,终于扬眉吐气成为“有钱人”了,很有表达欲,欣欣然自比于发达国家的那种“中产”,其实只是刚刚抵达小康。他们以为花大力气买了房,生活应该会变得很好吧,没想到小小一根的稻草就把他们压弯了腰。
有则标题很具煽动性的新闻——《购买这样的需谨慎!有人砸重金买房,到手后却傻眼了……》
最近杭州卖鱼桥小学刚做了2018年一年级新生摸底,学区内户籍生远远超过预期。学校的空余教室满打满算,连一表生都容纳不了了!按目前形势推断,明年这间小学招生时很可能会增加设置入户年限,即便一表生也面临被调剂呢!也就是说,杭州又多了一所一表生也要被调剂的小学……
新闻最后提醒市民:今后家长选购时,要更加留心对应小学对入户年限的要求,不要赶在孩子入学的临界点购房入户。
以前,我们看媒体上看到的更多的关于的新闻是“斗富”。比天价更天价的,将一批又一批财富精英淘汰掉。于是乎,剩者为王,为此付出巨大代价者就可以实现入读相应学校的目标。
现在,能买得起的人越来越多了,而学校的学位却无法与时俱进,所以不得不在同等拥有者之间再加一条件——入户年限。而这还未必是事情的和最后ag旗舰平台尊龙的解决方案,如果同等入户年限的仍然多之又多,那只能再加限定词,直到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化全方位地拿出来比较。
这个事情透露出来的除了优质学位紧张,教育资源不均,二胎政策放开后受教育孩子成倍增加之外,其实反映出的是,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单线条思维与解决思路没有改变。左右受敌自身难保的房地产,仍然需要被拿出来成为公共资源再分配的筹码。
而最近发生的three colors事件,更是让伪中产们的尴尬变得像皇帝的新装,进退两难。但真要离开,那却是万万不能的。人在,一切皆有可能,比如往上走。人不在,一切归零,回到家乡,或某二三线、三四线小城里,元气大伤,孤独终老,恐怕连孩子都不会原谅他。